前言
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经济增长压力下,基建再次承担拉动国家发展的重任。据中金消息,明年的专项债规模再次增长50%,可达到3.3万亿元,考虑到专项债还可配套地方政府预算、社会融资使用,明年注定是基建大年。昨日,中央发布了深化改革进程的又一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文件为十四五规划的修编打下了思想基础,也点明了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内的重点方向。文件发布后,发改委、财政部紧跟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以及财政部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的纪要,点明了十四五期间基建发展的重点领域:农村、环保和产业。
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答记者问会议上说: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重点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新的《目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农林业的鼓励类产业达到了57项之多,并且在水利、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内也有大量对应农村发展的项目。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了《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9〕1645号),其中明确提出将农村地区的基础实施进行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置,建立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这一文件厘清了农村基建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机制,为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作好了政策铺垫。因此,在未来五年,我们应当关注基建下沉的趋势,新建项目从“高大上”逐渐转向“毛细血管”,而运营项目则转向一体化,如垃圾清扫收运一体化,供水排水一体化,朂终走向城乡运营的区域性一体化,由此释放的市场体量,不可估量。另一方面,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后,农村地区的市场潜力也能够逐渐激发出来,朂终共同形成国内的强大市场,推动国家经济的再次发展。
二、实施朂严格的环保制度,该花的钱必须花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行朂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此后,财政部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就提出了财政工作的首要重点:坚决贯彻落实习“生态环境保护该花的钱必须花,该投的钱决不能省”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污染防治任务相适应,切实强化财政保障支撑作用。环保投入的经济账正在进行思维性的转变。我国长期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实现地区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需要多层次的努力;因此中央推行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要求把自然资源纳入到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去,将中西部地区的环保投资转变为自然资源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转变经济帐的模式,将环保产业市场化,通过自然资源补偿制度来弥补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水平。因此,只要经济帐计算的方式转变,环保也不再是单纯的纯投入无产出的行业,整个环保行业会焕发新的生机。因此,综合财政部的“投入”,以及生态环境制度改革所带来的“产出”,再结合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对于经济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十四五期间的环保领域依然值得期待;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环保需要做的事,依然很多,依然很大。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健康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项目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决定》中提出,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实现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做的有两件大事。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根据经济增长而不断产生的变化,发展各类产业基础设施。近年来,高铁、物流、内河港口的火热都是产业类基础设施升级的代表,一带一路项目也同样如此。因此,在未来五年内,产业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是重中之重,而投资建设的重点区域,则将以京津冀一体化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点区域为主。
四、如何在实施项目与控制债务间找到平衡?
然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如何在实施项目与控制债务间找到相对的平衡?如何在实施项目时确保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即将实行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再次划分,基建领域即将形成新的、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不是所有的基建项目都归政府,也不是所有的经营性项目都归市场,要在划分政府权责体系的基础上,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来源:公众号-PPP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