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简析︱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关系的联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以下就乡村振兴和城乡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供参考。
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不可否认,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才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
既然使用了“振兴”一词,说明乡村曾经存在的辉煌与成就。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乡村在国家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也留下了数不清的描写乡村优美田园生活的浪漫诗篇。在城镇赚钱后回乡置业曾经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说明了乡村的无穷魅力与吸引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无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以后,政策导向都是以城市和工业为核心,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些环境优美的乡村成为了现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生活品质也远高于城市,成为人口休闲休憩的重要区域,一些乡村庄园甚至成为了接待国家元首的外交场所。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农村人口总量的庞大,即使在城镇化成熟后,农村人口还在4亿左右,因此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更大的差距不在城市,而是在乡村,乡村还是发展中的更大短板,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消失。
十九大报告把文化繁荣昌盛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然而伴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我们的传统乡土文化在消散,一些乡村片面追求所谓现代化城市生活,建造了外表上与城市无差异的社区,农民也逐步上楼进社区,但是城市应有的相关服务又不能完全进入,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
当然我国也有一些乡村,比如陕西咸阳袁家村、山东临沂竹泉村等在利用传统乡村资源,走出了一条振兴之路,也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内在潜力。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新世纪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从2003年开始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别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发展动力来看,政策重点侧重于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反哺和扶持,把农村放在了城市的从属地位,使其被动地去接收城市发展的带动和辐射,没有从内在上激发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把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加充分地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
这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乡村也要从过去的被动接收反哺,到今天的主动作为、实现振兴,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输入和建设必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产业兴旺就是要跳出单一的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钱可赚的产业,由此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还掷地有声地提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的根本,更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由此需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让农民心中有了“定心丸”,并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率。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饭碗不应该仅仅是粮食的数量安全,还要让老百姓吃得更安心更安全,这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乡村振兴指明了城乡关系发展方向。为适应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乡村要成为与城市并行的发展主体,要站在乡村发展角度去设计政策,更加注重发挥乡村主动性,充分激发乡村活力。城乡融合也是在保持乡村独立性和差异化前提下的融合发展,以差异化发展路径来突出乡村的比较优势,由此推动城乡关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是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
过去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渠道是畅通无阻的,反之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则受到了诸多制度限制。当前亟需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农村集体的封闭性,建立农村开放的发展制度环境。一方面乡村还会继续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打破阻碍农村吸纳城市资源要素的栅栏。
二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
当前在燃气、上下水、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城乡间基础设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限制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的发挥,要主动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逐步消除城乡间基础设施差异,补齐乡村发展短板,让人口在城乡都能享受同等舒适生活。
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不是把城市的高楼大厦等表象向农村延伸,而是在保持乡村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和载体,把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小镇承载产业与人口,吸引城市资源要素的流入,承接城市消费的外溢,把小镇融合到乡村中,符合当前中央有关特色小镇发展理念,也从根本上增强了乡村的内生发展能力。
四是借助城乡人口流动趋势,盘活乡村闲置建设用地。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是一个基本趋势,在城镇化大趋势下,集体建设用地存在巨大可以利用政策空间,要鼓励各地提高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按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对村庄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允许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土地指标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之外人员在农村使用。简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餐饮、住宿等乡村休闲服务业发展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的审批程序。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关键词:********* 国 家统计局 建国 70 农业 农村 发展 国 家统计局 环境部 水污染 污染防治 黄河流域 资源 路子 探索 重庆市 总体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部规划院:“十四五”规划中、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考!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全域全要素分类探讨
国 家统计局:大数据“数说”脱贫攻坚重大成就
国 家统计局:建国7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一)| 收藏
2019年国 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创建申报指南